上一期为大家分析了教幼儿画形象的危害,今天咱们接着这个话题,和大家聊一聊:已经被教过画形象的幼儿,他们的家长应该怎么做才能对这些危害进行挽救?
为什么要着重说“家长”应该怎么做呢?当然是因为,要对孩子的问题行为进行改正,必须从家长做起!
首先我们来分析一下家长教幼儿画形象的原因,也可以说动机。
成人画画作为一种兴趣,有了当然好,没有的话也没什么大不了。但是,画画对于孩子来说,既是成长过程中必不可少的学习内容,也是生活本身的一部分。
对于成人画和儿童画的区别,可以在这篇文章中了解:【给父母的儿童画入门讲座】
-
在这里补充说一下:如果不是父母首先给孩子画画,两三岁的孩子是绝对不会主动央求父母给他们画画的。之所以这么说是因为只有顺应自身的能力和必然规律,孩子自由自主地画画才是最自然地一种状态。孩子央求大人给他们“画一个,画一个”,不是孩子的错,而是大人的错。
【固定模式倾向的画】
了解完家长的动机,接下来我们来说说被“教”过画形象之后的孩子,在绘画这件事上会有哪些和同龄儿童不一样的表现呢?
在成人给孩子画过形象之后,即使是2岁的孩子也会不断“画一个、画一个嘛”地央求成人再次画给他看,如果不画还会又哭又闹,直到给他们画了才会心情好起来。这样的表现是因为孩子喜欢画形象画么?其实不是,孩子们高兴的,是因为成人为他们画画的这个行为,而并不是画出来的形象画。所以,作为成人及父母的我们真的要为了孩子高兴就给他们画形象么?父母们可以思考一下。
被教过画形象的孩子,到了应该独立画画的阶段,就只能模仿以前成人教授过的东西,而不能自己进行绘画活动。孩子自己的绘画思维被先入为主的成人绘画形式取代,自己独立进行绘画的能力已经被阻碍了。
现在我们根据上面的分析,再来看看作为成人,作为父母应该怎样做,才可以改掉孩子画形象的执念呢?
孩子说不会画画,实质上是对于画画这件事情没有自信,也可以说是对于把一张白纸弄脏这种行为没有自信。因为以前都是由成人或父母给到了“标准答案”,没有标准答案的时候就没有自信。所以要培养会画画的孩子,就需要重拾孩子在绘画方面的自信。
艺术的真正本质,就是以毁坏、弄脏已有形象为基础的。这种“破坏”、“弄脏”的行为,在幼儿的生活中是家常便饭,他们的游戏也是以此为中心的。最典型的就是:玩沙子、和泥巴等。所以才会说,沙子和水是在生活环境中给孩子提供的顶级玩具。游戏结束后,体会洗干净手脚的畅快感,以这种亲身经历为基础,孩子的自主性就会得到快速的恢复。然后孩子必定会对绘画产生热情。
2、给孩子提供更多、更宽的生活经验,拓宽孩子的经验范围
让孩子画画的是印象,而不是绘画技巧。现在社会上广泛存在的观念是:“不会画画是因为不懂得绘画技巧,如果学习了绘画技巧,就会画画了。”也不能全盘否认这样的观点,但还是有些片面了。对于学龄前的儿童来说,这样的观点是不合适的。
学龄前儿童首先要考虑的不是绘画技巧而应该是绘画对象在孩子脑海中有没有形成深刻的印象。没有印象的话孩子是画不出来的。多带孩子感受大自然、多带孩子尝试各种体验,增加、拓宽孩子的经验范围,让孩子脑海中有更多的深刻印象。如果希望孩子画出活生生的、充满感动的、倾注真心的画,就要保证让孩子有那样的生活和体验。我想这就是父母的责任。
3、给孩子提供绘画的场所及伙伴
社会能力的提高同样和绘画是有关系的。任何人都有希望被团体认可的社会性需求。因此,孩子也同样希望表达自己内心的想法,从而获得周围人的理解。希望和好朋友一起玩,希望友好相处,希望得到朋友的认可......和同伴在一起,就会引起孩子对绘画的热情,同时满足了孩子和同伴一起游戏的社会性需求。和小伙伴一起画画时会激发孩子的表现欲,由此诞生的作品和自己独自绘画时画出的作品,在作品体现出的表现欲上是有区别的。
让孩子多交朋友、多和朋友一起玩,再给孩子们创造一个画画的场所。拿出平常积攒的草稿纸或者废弃的白纸,再拿出绘画用具,告诉孩子们:“你们想怎么画就怎么画吧!”。父母们在旁边喝茶聊天就行。这种让孩子安心的愉快氛围就能让孩子安定下来,燃起对绘画的热情了!
成人在绘画时,与其说是单纯听任自己的表达欲望,不如说是成人在一边客观地考虑着欣赏者的立场,一边审视、制作着自己的作品。但是幼儿期的孩子,从不站在他人的立场审视自己的作品。只有到了青春期的孩子才会有这种考虑,幼儿思考的特征是以自我为中心。
所以,作为父母首先应该做的,是倾听孩子在绘画中想要表达的东西,理解他们要讲述的内容。孩子的画不是用来“看”的,而是用来“听”的。孩子的画,只有被“听”过之后,他们绘画的行为才有了意义。
对于幼儿,需要用语言引发他们在记忆中的印象,唤起他们对绘画的热情。语言能够把不在眼前的事物描述得就像正在发生一样,这是语言描述所具有的能够传达印象的力量。通过语言的引导,引起孩子们对绘画的热情,起到动机形成的作用。
真正专业的儿童美术学校,会重视孩子的自然发展规律,会知道绘画动机形成意义,会在如何设置课程体系,如何引导授课内容,授课语言等方面想办法。他们会把这件事作为教材教研的一环,不惜余力地辛苦工作。如果是奉行“成绩主义”的绘画班,就不要让孩子去了。
对于孩子的教育,家长难免有失误的时候。但最重要的是,在发现自己教育上失误的时候不过分担心和自责,应该相信孩子无限发展的可能性,并及时改善自己的教育方式。这才是家长应该承担起来的责任。
往期文章精选:
©️文章版权归TomorrowArt未来美学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