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省狮子鱼文化创意有限公司

Copyright @ TomorrowArt All Rights Reserved    后台管理

关注我们

 

 

 

订阅我们

 

 

 

 

 

 

 

联系方式

 

地址: 湖南省长沙市天心区华侨国际大厦1704
电话:+400-8557-699
Email:tomorrow@weilaimeixue.net

 

可信组件

为你发声丨双减来了家长们该如何鸡娃,用了的都说好(上)

作者:
杨林
来源:
2021/11/18
浏览量

今天和我们的听众,尤其是家中有学童正在上初中小学的家长,来聊一聊最近很热的一个话题——双减。这条政策落地执行已经有一段时间了,具体效果怎么样?有没有取得让我们家长满意的效果?我想每个家长心里都有一杆秤,几家欢喜几家愁,不是简单三言两语就可以说清楚的。所以,今天用节目的半个小时到一个小时的时间来聊一聊这个话题,争取把它聊透彻。

 

我想我来牵头聊这个话题是有优势的,因为我既是家长也是老师,可以站在两个不同的角度来看待。碰巧在今天这期节目之前,我看了一条视频,是一条软广告,讴歌汽车的广告宣传《不一样的父亲》。

 

 

 

胡兵主演的父亲每天都送孩子上学,但与班上其他所有同学不同的是,这个父亲每天都是走路陪孩子上学,孩子也很是疑惑,甚至是不理解,为什么自己家明明有车而爸爸偏偏要走路。不理解的不光是这个孩子,孩子班上的同学也不明白,有的甚至嘲笑,你看,他们家没有车,只好走路来上学,主人翁小雨听到这里也只能够默默的低下头,埋怨自己的爸爸。在每天走路上学的过程中,为了不过于枯燥,父亲是变着法子走新路,并且让孩子自己判断方向,有时候没有路了,就完全交给孩子自己判断,找出一条路出来,终于父亲的苦心培养有了收获。

一次班级户外郊游的活动,几个孩子由于贪玩儿跟大部队完全走散了,太阳即将落山,班级其他孩子都上车准备返程了,这时候老师才发现丢了这几个孩子,于是老师焦急地寻找,并打电话通知孩子的家长。几个个孩子开始玩儿得挺开心,可是玩儿累了才发现自己迷路了,这个时候其他几个孩子相互埋怨,有的甚至开始哭泣,只有主人翁小雨站了出来,他让其他孩子跟他走,并承诺一定带小伙伴们走出去。平时父亲带他户外的经验以及培养他独立自主的性格起了决定性的作用,户外植物多,他根据植物表面苔藓的多少分辨方向,坚定自己的判断,最后真的带着几个小伙伴走回到原来的位置,和大部队会合,成功脱困。

这个时候,孩子的父亲也驾车赶了过来,父亲虽然心急如焚,但是看到孩子没有指责他,反而安慰孩子,询问是怎么走出来脱困的。那也是小雨父亲第一次用车接小雨回家。

路上,小雨告诉父亲,感觉自己和别人确实有点不一样,感觉自己挺酷的。父亲告诉小雨,你就是你,相信自己的感受和判断,走别人不一样的路。转眼十年过去,孩子大学毕业,这个时候父亲问他想干什么?孩子说想去西部支教一年,父亲只说一句话,你选的路,爸爸一定支持,掏出车钥匙交给了大学毕业的小雨。

 

 

就是这么一个视频,什么样的父亲就培养什么样的孩子,父爱如山,在一切向分数看齐的年代,这个父亲的坚持有点像个孤独的斗士,用自己的行动告诉我们,教育是育人,不是育分!双减来临,更衬托出这个父亲的高瞻远瞩,值得我们学习与借鉴。

可能是我孤陋寡闻,当我把这一则视频发到我们家班长微信群里的时候,有家长私信告诉我说,这篇广告几年前就曾经播放过,但实话说当时我没有看见,如果当时看到,我也一定会第一时间推荐给我们的家长。现在这个时间点,机缘巧合之下看到它,尤其是在双减背景之下,这一则视频应该会给我们家长很多新的启发,或者说更加坚定了我们家长的培养方向。

之前孩子除了吃饭睡觉以外的所有时间,被各种文化培训充斥填塞满,素质兴趣类的培养在大环境下渺小得像一艘大海上的小木船,风雨飘摇中,随时可能坚持不住。双减让曾经的这艘小木船变成了灯塔,坚定了我们的方向。曾经的惊涛骇浪也渐渐地风平浪静。

 

我们从现在的风平浪静,至少是表面上的风平浪静,说回到之前的惊涛骇浪时期,家长们为了孩子将来有竞争力,用尽了各种办法让孩子提前学,参加各种各样的培训班,俗称鸡娃。我想这一点大家都有深刻体会,都有一本心酸的血泪史,我就不再赘述。

 

 

 

站在家长的角度,我表示完全能够理解这样的鸡娃现象,因为我们国家人口众多,资源也就相对匮乏,导致我们做家长的这一代人从小就有一种危机感,凡事都要争抢,比如坐公交挤地铁,被制定了规则规范的争抢其实就是竞争,所以大家养成了一种习惯,凡事都要从竞争中取胜。其实这不是我们国家特有的现象,放大到世界范围,鸡娃现象其实普遍存在,就拿我们经常讲的世界第一强国美国来说,人家其实也鸡娃,而不是像我们有的人说的人家全民搞的是快乐教育。快乐教育放任不管的那是墨西哥移民,而美国的中产尤其是精英阶层,在养育下一代的理念上和我们中国家长其实非常类似。

 

说到这里,你可能长出一口气,鸡娃不是我的错,这下我放心了,节目就不听了,别急,如果只听到这里你的损失那可就大了。因为节目的本意不是让你继续去鸡娃,而是要告诉你怎么去鸡娃。接下来我们说一说家长鸡娃的几个具体原因,大家帮我听一听,看我分析得对不对。

 

家长为什么会娃呢?原因多样,我分析了一下,总结了以下4个原因:

1、独生子女政策

我们国家上世纪80年代执行的这一条人口政策,一家一户只生一个娃,唯一代表了什么?它代表了必须成功。这种信念从家长端传递到下一代,在动物界比如信天翁,它一次只产一个蛋,孵蛋是雄鸟雌鸟轮流上阵,幼鸟破壳到长大这一段时间的育雏期也很长。而另一个对立面的典型物种是鱼,它一次产卵成千上万,被吃掉90%以上,没关系,总有成活的,这是养育成本。以前一家好几个娃,适合读书的父母才会送她去念书,其余孩子家长也不会寄予太大期望。现在只有一个孩子,唯一,代表了不可失败,父母的这种焦虑自然会传递给孩子。比如我们刚才讲的美国的情况,墨西哥移民生得多,就不鸡娃。这是自然规律,生物学现象。

2、中产焦虑

随着我们国家现代化建设历程的推进,人民的收入不断增加,大环境越来越好,这就造就了一个新兴的中产阶级,这个阶层逐渐成为社会的中坚力量。而今天的中产都是通过自己曾经的打拼在社会立稳脚跟,掌握了财富,这一代的中产深知奋斗的力量,他们当然想自己的后代同样成为中产,那就只有一条路可走,读书加奋斗。于是把自己走过的路给孩子重新再走一遍,为了保证成功率,不断加码,校内的书念完了继续到校外去念,校外还要比谁念的年龄段更高。你家娃四年级提前念完了五年级的知识点,我家孩子也四年级,但已经把六年级的知识点全部念完了,现在已经开始接触初中的知识点了,活脱脱把一个读书的事情整成了奥林匹克,更高更快更强!一不小心你还以为来到了体育竞技场。不是吗?校外文化培训机构就是非常典型地抓住了我们的这种焦虑,并把它放大。他们深知今天我们这帮中产家长的痛点,撕开了还要挨撒一把盐,你听他们的广告语是多么的有诗意啊!“今天你不送你的孩子来培训,我们就培训你孩子明天的竞争对手”,你看这不是明显地贩卖焦虑吗?

3、比高考竞争还激烈的中考

中考是初中升高中的唯一通道,50%的普通高中入学率直接导致了教育内卷,这个也许是最最关键的因素。家长们为了不让自己的孩子掉入职高,你别跟我说什么职高的学生三年后一样可以正常参加高考进大学,我也不想去了解职业高中到底好不好,反正我们家孩子一定要考试进普高。于是大家都憋足了劲,去提高分数,因为分数是当下红线划分的唯一标准。分数决定了孩子将来是掉进职高,还是升入普通高中。于是乎缺啥补啥,缺分就补分,不缺分就提高分数嘛。分数提高得越高越好,因为越高越保险嘛。于是大家一股脑儿地都去校外文化培训机构补课,比谁补得多,越补越保险,至少在心理层面是这样子的。加上校外机构的广告里有成功案例,某年中考某个孩子从我们机构出去的,现在金榜题名,考试进了某个重点高中,这种心理层面的安慰多多少少也确实转化成活生生的例子,于是全民疯狂地继续补课。

 

4、择业筹码

其实家长让孩子进一个普通高中,最终的目的是上一个好点的正规大学,因为目前文凭与收入是成正比的,我在网上找到了一组数据,2018年深圳公布的学历与工资的对应关系。

 

 

 

看来家长们拼命鸡娃还是有道理的,毕竟事实在这儿摆着呢,有大数据做支撑,学历越高收入也就越高,这样也就更加剧了我们家长鸡娃的现象。

 

其实上述四点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因为有一半孩子没办法升入普高,就失去了大学教育的机会,加之孩子毕业后的收入跟受到的教育高低成正比。鸡娃的家长自己大多都是城市中产,不想让孩子比自己还弱,至少要在收入上,不比自己少。于是就焦虑了,怎么办,帮助孩子去向上破圈,至少要留在城市中产这个圈层里,这个娃娃是每个家庭的唯一啊,不可以失败啊,那帮助的最佳手段就是帮孩子报培训班。

是这么一个逻辑,没错吧?

 

 

 

我们都看出来的这么个简单的逻辑,国家当然早就发觉了,所以今年7月份出台了双减政策,目的明眼人一看就知道了。双减只是手段,引导大家合理培养下一代才是最终目的。这个下一代不仅仅是家长眼里希望的下一代的样子,家长眼里的下一代是个什么样子呢?读书只是个留在中产这个舒适圈的手段,为了留在中产这个舒适圈里,别人别把我挤出去了就行。目地达到了就扔下书本,再也不学习,结果后劲乏力,没有什么理想,为父母活着,更谈不上什么创造思维了。宏观角度来说,这不是国家希望的下一代的样子,国家希望的下一代是什么样子,接下来的时间我们就来说道说道。

 

双减政策刚一出台,我在网上看到很多的评论,有家长说取消一切培训最好,可见多年来两点一线的培训也是压得家长抬不起头来。孩子累,家长更累,现在好了,终于可以出一口恶气了,但感性过后静下心来想一想,这是否真的是理智的声音?

 

这样的声音显然没有理解双减背后的深意,国家制定这样一条政策,势必导向教育将要培养什么样的人才?啥都不学一无是处绝对不是这条政策希望的结果。政策的导向我们要明确,切忌一味地抓文化,而应该把时间做重新分配,让孩子们参与到一些艺术培训和体育锻炼当中来。培养身心健康,有创新精神,有团队合作能力的孩子,而不是一味靠刷题靠考试技巧拿到高分的学生。身心健康,有创新精神,这都是艺体类科目能够带给孩子们的,所以才会有您看到的体育,美术进中考的相关报道,这是国家的导向。

 

仅仅一味地保住学科分数不放,小到一个个体孩子,大到一个国家一个民族来说,这都是一种偏废。大家都被分数裹挟得死死的,大活人活活地被分数憋死,形成了所谓的教育内卷。举个例子,历年考试就是那几个科目,分数也就是那么多,这都是恒定不变的,不会因为大家都花时间花精力去补课,就让你这门学科的分数无限制的涨上去,比如语文满分100,对成绩好成绩一般的同学都同样是100,100分这条分数线是固定的,不会因为你成绩好,每周花费了若干时间投入到语文培训中来,考完试之后你的语文卷面成绩就上升到120,150分,100分的天花板像个压力锅的盖子堵住了锅里的所有东西,谁都上不去了。这是其一。其二呢,最后期末考试成绩好的同学能考98、99分,离满分只差1到2分,成绩一般的能考92、93分,距离满分也只有7到8分,可是大家无论成绩如何,成绩好的学生为了提高这1、2分,成绩一般的学生为了提高这7,8分,把平时几乎所有的时间都堆在了这里,就为了提高这几分,值得吗?,当然我们会说,怎么不值得呢?高考一分就压好几万人呢?对,没错!高考的制度又助推了这种分数高于一切的思想,内卷由此形成,日复一日年复一年,恶性循环。大家都知道这样有问题,可是谁都不愿意先离开这个牌桌,因为谁离开有可能就意味着谁在学习考试这场军备竞赛中率先退出赌局,率先失败!

 

 

 

这一次是国家率先对这种内卷循环动手术,先选定校外文化培训供给侧这个点精准下刀。对于一个国家来说,一亿五千万的小学生加初中生,这个群体非常庞大,他们处于大脑快速发育的时期,智力处于快速增长的阶段,这么庞大一个群体把时间都耗在有限的个别学科里,为了提高可怜的1、2分、7到8分,是一种资源的严重浪费。从学习效率来说太低,投入与产出完全不成正比,到最后只能通过分数显示你投入的时间的多寡,跟你的智商,跟你的学习热情,跟你解决问题的能力完全挂不上钩,这就是个巨大的问题。与其把时间投入到这里,还不如让这些孩子们去搞体育锻炼,去选择自己感兴趣的自然或者人文学科,真正实现孩子的全面发展,我们办的是教育,教育是为人的一生做基本铺垫和情感储备的,不是简单抓几个文化课分数pk个结果,排出名次进大学这么简单。我打个不恰当的比喻,今天我们的教育也成了kpi考核的项目,孩子非常像流水线上的工人,他们只是机械地去上学下学,但不知道为什么学习。

 

国家做的第二件事,大力发展职业教育,改变家长对于职业教育不好的传统观念,解除家长的后顾之忧。比如前段时间火遍全网的17岁汽修女孩谷慧晶,职校不是混日子,我的人生我做主,满满的正能量,这就属于媒体报道从而引导舆论嘛。职业教育办好了,毕业之后学生从事的蓝领工作,其收入不比办公室白领低,家长自然也就不为孩子中考进职高、进普高而焦虑了。

当然,很多家长是静观其变,游戏规则还没有变动,最核心的高考选拔制度还没有改变,于是在双减之后,继续用周中的时间在鸡娃。

 

因为这部分家长始终相信,无论多少高大上的教育理念,都抵不过一张好大学的录取单,说再多都没用。应了那句老话,理想很丰满,现实很骨感呐!

这似乎成为了一道无解的题目又回到我们的面前,国家采取的两条措施取缔周末文化培训,大力发展职业教育都没用,家长不关心,说来说去还是回到原点,进一个好大学比什么都重要!

那么对这一波还是选择继续鸡娃的家长,下期节目我来具体告诉你怎么更有效地鸡娃,本期节目就到这里,谢谢大家的收听,我们下期继续。

 

 

to be continue...

 

 

 

 

往期文章精选:

 

【未来美学丨父母一定要知道!简笔画对孩子这些能力发展的阻碍】

 

【未来美学丨尽早预防孩子手上的“蛀牙”】

 

【未来美学丨湖南直营校区集体教研活动】

 

 

 

 

 

 

 

 

 

 

©️文章版权归TomorrowArt未来美学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其他动态

未来美学丨学美术有啥用?
未来美学丨学美术有啥用?
每周艺读丨李公麟
每周艺读丨李公麟
未来美学丨交一个人的钱,培育三代人
未来美学丨交一个人的钱,培育三代人
每周艺读丨顾安
每周艺读丨顾安
未来美学丨家长与孩子的联结
未来美学丨家长与孩子的联结
每周艺读丨李思训
每周艺读丨李思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