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期节目:
————————————————
为什么让鸡娃?前面讲了那么多,最后一句话就可以总结,无外乎就是想让自己的孩子将来生活得更幸福。这一条应该是天底下所有的家长都会认同的吧,可以说放之四海而皆准。因为做家长想的是让孩子进好大学,将来能够有一个高的收入,留在中产这个圈层里,这些都是手段,其最终结果是希望孩子生活幸福。这点没错吧?有了这个基础,我们继续往下聊,我前面讲到的那一波不关心双减,只要一张大学录取通知书的家长,你们认为只有进好大学才是实现人生幸福的唯一通道,因为收入高就等于幸福指数高嘛。
事实果真如此吗? 接下来我就来剖析一下。
说到幸福,这就有点哲学意味了,何为幸福?
什么又是幸福的生活?
幸福是个假设,不同的人有不同的理解,很难具体量化,但从时代的发展来看,中国改革开放短短40年,物质生活极大丰富,从物质资料的占用来看,生活应该是越来越幸福了。但事实好像并非如此,我们的感觉好像幸福感远远不如我们小时候了,比如小时候过年吃糖果,和谐的邻里关系,这都很幸福。现在邻里关系信任危机,陌生感,隔阂感,为什么?因为幸福不光是物质层面对物质的占有多寡,更多层面是一种心理上的感受。
我们小时候,欲望不高,整个社会都处于一种低欲望状态,吃饱穿暖就是幸福。现如今,欲望多,吃饱穿暖不满足,各种愿望得不到满足,幸福感反而降低。你看,这就很明显地告诉我们幸福感这个东西跟物质层面的多少并无直接关联。
幸福这东西更多的是一种心理层面的感受,跟你的预期相关联。其实我们在源头上把预期管理好了,幸福感自然就高了,这有点类似于佛家的学说了,越说越玄乎,下面我讲个故事。
【2020年的时候,一个企业遇到疫情,整个公司效益不佳,但又碰上年终,员工们都盼望着年终奖,站在公司的角度,要让员工高兴,就必须按照公司以前年终奖的金额发放,但后果是公司会亏损严重。而要保证公司的运转,就必须每个员工的年终奖只发以往的一半,这样子公司高兴了,但员工又会不满意,这真是一个两难的问题。难题交到了总经理那里,总经理反复思考。
如果他直接在大会上说碰上疫情了,公司整体效益不佳,今年年终奖会减半,这是常规做法吧!这样的做法势必很难得到员工们的理解,肯定招致员工们的不满情绪蔓延。总经理肯定不会这么做的,不愧是ceo,还是很有两把刷子的,他想明白之后,换了另一个办法。故意找人放出风声,不是说今年年终奖要减半,而是四处放风说今年公司碰上疫情年终会裁员,这个爆炸性的消息立即在整个公司引起爆炸性的反应。
疫情之下人人自危,员工都担心自己被裁掉后,在疫情大环境之下不好找工作,因此人人自危,这个时候只有一个愿望,不要被公司裁掉就阿弥陀佛了,年终奖想都不想了。等到这个消息传遍公司,众人皆知的时候,总经理突然召开全体原员工会议,宣布疫情年感谢大家一起同甘共苦,公司不会忘记每个员工的功劳,结果不但不裁员,反而给每个员工发5000元作为奖励。这个时候所有员工终于放下了担忧,集体起立为总经理的英明决策鼓掌,掌声久久不停,并决心愿意公司尽自己的一份微薄之力。】
各位听众,你看,同样发的是5000块钱,但是不一样的做法产生的效果截然不同,这里我们重点研究第二种发放形式。
对于年终奖,员工的预期高,以往的标准10000元,但实际公司能拿出手的达不到员工预期,只有5000元。这里就产生了巨大落差,正常流程发放,势必产生埋怨,更谈不上幸福。
员工预期高,采取措施打压预期,把员工的预期打压到只要不被裁员就好,这里每个员工的预期就被管理到很低的程度,员工的预期低了,再发放同样的5000元,尽管跟以往的10000元比起来少一半,但是员工非常满足,因为这完全超出了员工们的预期,员工感到幸福满满。
其实在培育孩子过程中,这个故事极具参考性。孩子就是故事里的年终奖,我们的家长就是公司里的员工,家长对孩子绝大部分的不满意都来自于我们家长不顾实际的过高预期。
我给大家看一张图
100个孩子同时上幼儿园,一年级到小学初中阶段,这里都一样,没有谁被淘汰,被分流,可是到了高中就只有49.5%的孩子能够参加高考了;这些参加高考的孩子只有16.3%的人能够上本科;考上一本的人更少为6%;而要考上211这个比例的,你猜是多少?2.4%,少得可怜;要考上985,比例为0.79%;而要上清北0.035%,可谓是人中龙凤,凤毛麟角了。
现在你知道要能上北大清华你的孩子要有多优秀了吗?
通过这组数据,我们除了应该看到优秀者的优秀,更应该关注到那百分之几之外的绝大多数。亲爱的家长,你能够保证你的孩子一定就是那几个佼佼者吗?一个赤裸裸的事实是,绝大多数孩子终将平凡,大部分家长却选择性忽视。
我们教育者要做的工作是,让绝大多数家长学会合理看待孩子的平庸,让大多数平凡的孩子过上幸福的生活,这才是绝大多数家长面临的问题,也应该是我们教育工作者们要去思考的问题。
接下来请你跟着我的声音,乘坐时光穿梭的飞船,回到8年前,9年前,你的孩子呱呱坠地的那个激动人心的重要时刻。我们每个家长回顾孩子刚出生的那一刻,其实作为父母的我们都只有一个愿望,孩子健康就好,不是这样吗?一句简单的健康就好,背后的数据却真不简单,也许你根本都不知道,因为每年新生儿的缺陷率是5.6%,这是2020年的数据。在数据面前,现在你知道上帝赐予你一个健康的孩子有多么不容易了吗?
随后,在孩子成长过程当中,家长被刺激出各种欲望,期望值逐渐提高。要跟别的孩子比身高,比体重,总想着自己家孩子要比别人家孩子强那么一丁点。孩子再大一点,比识字多少,背唐诗的数量,然后结局是总有一个别人家的孩子在某一个方面比自己家的孩子要强,于是心理落差产生,比来比去,得出一个结论,别人家的娃就是比自己家的要好。
亲爱的家长,想想是不是你对你家孩子的预期在不断往上提升,离最初的想法那个原点,健康就好已经越来越远了。
人是个很奇怪的动物,总是会做选择,孩子在家做作业,遇到一个难题你给他讲解总是讲不通,这个时候家长会暴跳如雷,你会各种嫌弃。但请你冷静下来想一想,孩子上一次生病是什么时候,孩子病得吃不下饭的时候,你的愿望是什么?就是希望孩子赶快好起来,其他一切都不重要了,不是吗?可是一旦孩子好起来,你的各种期望又都被调动起了。也许,你会有个冠冕堂皇的理由:“一半不到的高中入学率”,然后接着继续冠冕堂皇地鸡娃,继续陷入又一轮的循环。这就是我们家长的执念。
我们不幸福的感觉不就是这样子的吗?因为我们心里有各种不切实际的期望。这些期望是远离实际的,于是我们一次次失望,于是不幸福的感觉油然而生。
所有对孩子不切实际的预期,请家长先达到,因为孩子从出生下来遗传的都是你的印记。你要孩子读书你就不要整天拿个手机刷视频;你要孩子热爱体育活动,你自己就不要整天葛优瘫,在沙发上一动不动……身教重于言传,你要改变的不是孩子,而是你自己,因为要改变别人不容易,改变自己相对来说容易一些,给孩子做榜样,以身作则,静待花开。
所以在这里我提出一个观点,希望我们的家长学会管理我们对孩子的预期!高预期,低回报,不幸福;低预期,高回报,幸福!外加一个内心精神层面的充实,这就是幸福密码!随着国家的经济建设越来越好,我们下一代的物质生活大概率比我们这一代要好太多,其实你大可不必再担心你的孩子将来吃不饱穿不暖,更应该关注孩子将来的精神需求,只有精神层面满足的人生才可以说是幸福感满满。
双减政策落地,刚才讲的是作为家长我们如何调整心态,不是让大家躺平,在行动上到底可以做什么呢?
站在一个教育工作者的角度,也是通过我多年的观察,什么样的孩子将来会更幸福呢?我认为培养孩子,父母要从以下三个方面去抓:
- 第一是身体健康:督促孩子养成良好的生活作息习惯,每周固定时间参加体育锻炼,协助孩子养成终身锻炼的习惯,为将来的幸福生活打下一个基础。
- 第二是培养孩子有一个健康的爱好:作为父母,我们不可能一辈子陪伴孩子,但一个健康的兴趣爱好可以陪伴孩子一生。充实孩子的精神世界,人最高层面的满足就是精神层面的满足,这是幸福密码。
- 第三是帮助孩子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习惯是一个人成长进步的发动机,有好的学习习惯的孩子学起来轻松,学习效率也高。整个小学尤其是低中年级阶段,先把孩子的学习习惯建立起来,为日后初中高中各门功课的自主学习做好铺垫。
上期节目:
往期文章精选:
【未来美学丨父母一定要知道!简笔画对孩子这些能力发展的阻碍】
©️文章版权归TomorrowArt未来美学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