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是黄卫老师做校外美术教育的第30个年头,教过的学生数不胜数。
走在街上,常有人跟他打招呼;有的学生长大后成为家长,又带他的孩子来上课。

在30年教学中有20年会带孩子们写生,去走走祖国的不同河山。“古往今来伟大的人都是游走在大河山川中的,他们关注基本的元素。”他说。
他印象最深的是,有一次带孩子在长城上写生,看孩子们画画的人比看风景的还多。黄卫老师认为,写生不光是让孩子们培养美术素养,更多是去接受不同地域的文化和生活的洗礼。

1999年,黄卫老师被公派到日本交流访学,那一年让他彻底颠覆了。
他在日本看到了孩子们为了艺术疯狂的状态,看到了成人为孩子提供的环境和资源之广阔之丰富,还受到了大量资源、课程、材料、儿童心理分析等课程的冲击。
这让他萌发了想要改变国内美术教育现状的念头,回来后他就辞职了,开始对于课程进行更多的研究和实验。
碰触万物,是一种艺术的治愈过程

——邹沐格画作
在黄卫老师的意识里,画种概念已经模糊了,而要教给孩子的是如何去拥有一双艺术的眼睛看到世界的美好,对世界和生活充满憧憬。“孩子不应该把所有的精力放在某一个画种上面,我们培育孩子一点点学画画,不是为了让他们以后做画家的,如果是这样的目标去教孩子,那么这个世界是会被我弄垮的。”
美术更多的是一种智慧教育。通过艺术,我们唤起孩子们的一切感知,用手指尖去碰触这个世界。“手不能绝缘于我们的生活,我们的自然,我们的社会。”

在碰触万物的过程中,是一种艺术的治愈过程。
孩子们会使用各种材料,去画、去蹭、去刻去凿,去拧去捏,各种方式释放着自己内在的紧张和压力。而在创造的过程中会唤醒内在的智慧,用一种阳光的心态把那些晦涩的压力消融化解。

每一种材料都有智慧因素

通过这样的教育理念,黄卫老师进行了多年的实验和探索,在30年里他做了两种课程的样式。
一种是4到16岁的围绕着画种概念的系统化课程,水粉、写生、线描、水墨、版画,浓郁的中国画,这部分适应家长的要求和应试的要求。
另一个是他花了将近10年研究出来的研究性主题课程“创意美劳”,主要放在幼儿园里,应用材料非常广,大概分为四个部分。
第一个是自然媒材,树上掉的叶子、树枝、地上的石头、野花野果,它们每一种材料都是有智慧因素的。它软的、光滑的、粗糙的、温润的,这些东西都会唤醒你对世界的很多知觉认知,让你感到亲近这个地球。

第二个是生活媒材,纸盒子、牛奶盒、牛仔裤、啤酒瓶、废旧的扣子等等。
第三个是工业材料,这些对于孩子来说算是稀罕物,旧轮胎,螺丝、螺帽、钉子、齿轮,可以制作很多小玩具,小装置。

第四个就是现成媒材,可以买的纸、颜料、草帽、橡皮泥等。
只要孩子们喜欢,就让孩子们不断地尝试新材料,因为不同的新材料会产生不一样惊讶的效果。而这些简单的东西,能激发起孩子们的创作欲望和热情。
“他们的那些很原创的,很本真的那种东西,确实让你觉得太感染人了。”黄卫老师说。
黄卫老师印象最深的一个孩子的作品是,有次他带孩子们去侗族写生,吃合拢宴。
侗族人热情,进院要先喝拦门酒,有个孩子喝一口就醉了,然后就睡着了。但是他醒来只记得合拢宴带给他最深刻的那个样子,就把那个画面画了出来。

——陈志颖《合拢宴》捷克利迪策国际儿童美术展览玫瑰金奖
黄卫老师说:“他画的每个人都是那么的生动感染人,佩服这些孩子怎么这么敏锐呢?”
而这幅作品后来也获得了布拉格国际儿童美术展览玫瑰金奖。
一个智慧的老师肯定可以带好智慧的学生

黄卫老师不仅教孩子认识材料,也教更多的老师去重新看待身边的一切事物。他带着老师们进行对材料属性的新思考,分析材料里的智慧因素,他始终认为,只有老师先了解了才能去带领孩子。
“石头、泥块,有多少是你没有去面对过的?一个智慧的老师肯定可以带好智慧的学生。”
而黄卫老师也希望能唤醒更多的老师去关注课程、关注材料,关注课程研发和实验。

所以他开设了艺术实验者的研修班,“黄埔研修班”、“菜鸟计划”、“西点训练营”等等,让更多的老师在这样的课程中重新打开认知,认识到有丰富的材料和元素可以运用在教学中。
黄卫老师还认为,美术应该协同更多学科,比如科学、语文、哲学、环境、心理学等等。“我们学习艺术,应该是一种心智素养的培育,也是一种综合素养的全面提高。”
真的美术是跟生活息息相关的

黄卫老师教孩子美术,不是为了让他们长大去做艺术家,而是希望他们将来成为一个有智慧的人。“所以很多时候我甚至不带孩子去比赛,不带孩子去考级。我不支持考级,我不在乎这些东西,因为这种评估很无聊。”
他在意的是孩子在这个过程中经历的行为活动,被激发出来的创造欲望和热情,他在意孩子们的创造意识和敏锐度。
他觉得每天都会收获很多惊讶,小孩子有很多让人惊讶的东西,那些特别原创特别本真的东西太感人了,是一种智慧光芒的闪现。

他眼中,真的美术的概念是生活的,是跟生活息息相关的。
并且未来美学教育还会让整个家庭受益,现在中国生活水平已经达到一个水准,中产阶级约有2亿多人。生活选择中,一个餐具,一张地毯都可以有美学的注入。艺术不要高冷于我们的生活,而是要和我们的生活相关。
让美学回归于生活,便会提高人的生活质量和生命质量。

黄卫老师认为,没有任何一个学科可以像美术学科这样全方位培养人的素质。这是一种很了不起的天赋,能作用和滋养几代人。他希望用艺术作用和滋养人的心灵,带给人内在真正的自由,可以每天把阳光写在脸上。

黄卫老师拥有着广阔的胸怀,希望把他这十多年的这种实验,三十年的这种积累,分享给更多更多的人。“这不是一件很美妙很冲动的事情吗?是这件事让我激动使我发狂,而不是金钱。我的这些种种设想,给我自己鼓舞,我可以做这样的事情。”
而一位老师最朴素的骄傲就是 “碰到学生,看到他们的笑容”,黄卫老师说:这么多人记得我这个校外老师,我很荣耀。


TomorrowArt 未 来 美 学
用生活建构内容
用文化滋养生命
合作 | 咨询 | 参与
Tel:4008557699
E-mail:tomorrow@weilaimeixue.net

©️文章版权归TomorrowArt未来美学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